履职一年间丨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:让非遗文化更好服务乡村振兴
来源: 央广网
2023-02-19 10:54:50

央广网北京2月19日消息(记者陈屹 赤水台记者陈俣)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报道,全国人大代表、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赤水竹编”传承人杨昌芹,多年来扎根竹乡,带领当地群众投身传统竹编产业。这一年中,她着力完善非遗技艺产学研基地建设,让竹编技艺培训覆盖更多的脱贫人口,使竹编产品成为群众稳定增收致富的金钥匙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贵州赤水市大同镇的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这些天分外热闹,上百名竹编女工陆续复工返岗。杨昌芹除了手把手指导女工们提高编织技术外,还要忙着联系销售市场。

“送人黄金万两,不如送一技之长”。2022年,杨昌芹对当地300多名农村妇女、脱贫人口等进行了竹编技艺培训。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好不好,富不富,是她放不下的牵挂。

杨昌芹:我是一个手艺人,也是一个乡村振兴的带头人,履职一年,我觉得更多的是责任。通过我们的竹编产业,带动了三万人的相关产业的就业。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人能够依靠竹编技艺来增收致富。

赤水市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,拥有竹林面积132.8万亩,与竹为伴十多年,杨昌芹说,竹编这门手艺成就了现在的自己,她也盼望能够依靠丰富的竹林资源,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。

杨昌芹:非遗不单是产品,更是商品。要用我们的非遗传统文化去引领市场,让市场来养活文化,才可以做成产业链,才可以做大做强。

这几天,杨昌芹一边忙着安排竹编产品生产,一边不断走访群众,她要把群众的心声带到北京。

大同镇古镇社区居民袁霞跟杨昌芹说,从赤水坐车去趟贵阳,就盼着能再快一些。修好路,加快跑,杨昌芹说,这是当地群众共同的心声。

杨昌芹:我们这里是两省的交界,不管是客商要进来,还是货物要出去,路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泸州到遵义的高铁希望加快修建,今年我还想把老百姓的这个心声带到两会上。

记者手记

作为一名乡村致富带头人,杨昌芹始终不忘技为民用、事为民谋的赤子情怀,想方设法带领乡亲们学技艺,谋发展,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绽放着光芒。
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关键词: 增收致富 黄金万两 消费者投诉

下一篇:
上一篇:

相关阅读